10.29.2008

第四百六十三日 給小妮子的話 · 八

很久沒寫,但今年的施政報告卻不可不記,政府終於頂不住壓力,準備為最低工資立法,由於工資水平未釐定,影嚮無法估計,希望如「生果金」事件來記反高潮(難以理解在金融海嘯暴發時,會推出資產審查如此爭議的議題,要嗎隻字不提,要嗎爽爽快快吧!),工資水平不會低過現在呀!中學讀理科,相信守恆定律,薪金與職、權及責掛勾,希望將來賣飽的兼職工不須像銀行的前線姐姐哥哥們要揹指標。
最近看過前高官出的書《平心直說一名香港特區政府局長為官十二年的反思》,就更體會何謂好心做壞事,話說那前高官因老師英語不佳,為學生著想能識多一點,推行母語教學(當然有機會為辯詞),長出來的果實恐怕非那高官可想象,絕大部份家長視中中為次選(其實想說歧視中中)。儘管出發點如何美好,落實措施所得效果有可能無法預料,甚至悉得其反。
任何制度都有優點與缺點,主要還是看人如何運用,在乎人是否知足。資本主義貪婪金錢,社會主義貪婪權力,而權力並不單來自上層,也可以來自下層。

10.10.2008

第四百六十二日 講兩句

在新聞片看著那些《迷債》苦主遊行,不禁要問除了引起公眾關注外,實際成效有幾多?政黨們提議/堅持法律訴訟外,似乎束手無策;按公佈有多少投訴能立案?且訴訟曠日持久,勝負難料,個人認為那應是最後一著。某些人仕只想官員引咎辭職,就算如此,苦主能否取回本錢,還是未知之數。第一大黨提議用公帑「包底」,一遇反彈就縮沙,唉!不知在構想時持何理念?有否考慮先例,不是隨口說的罷?如果認為這次事件己經上升至影響到市民對銀行的信心及恩恤那些年老的苦主,為何不參考87年股災後,收取特別徵費的辦法,提出建議那位人仕似乎沒有翻查歷史,如無記錯,那次因投資者投資期指失誤而須後來股票投資者「包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