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2007

第四百三十六日 又到除夕

幻覺
孩童時,曾在某處看過一隻坐著比當年的我身長還要高的玩具毛熊公仔,那刻曾想過將來有錢可買一隻來過癮一下,長大後,當然沒有付諸實行,可是有時那熊偶然會在夢中出現,說一些話。
當熊遇上人那刻,雙方心裡會否認為自己比對方優越?!玩具熊會否認為自身生活比人更好?如果雙方都認為自己優越,交往過程中自免會產生麻煩。

十年
若要拉近彼此的差異,一是兩者繼續走,但在後者加快步伐追,二是在前者停下來,等在後者趕上來,這是一般人的想法。除了一二兩個方法,還有第三情況:無論在後者是追或是停下來,在前者向後倒退。,明顯這次人大對政改的決定,用了第二個方法。距2017還有十年,如果未死,我已年過半百,可不可以選特首又有甚麼關係,當然有得選肯定歡喜,反而關心在這十年內,經愛國教育、移民政策及傳煤薰陶,會否出現第三種情況;下一輩特區人想不想自己選特首,那才是個問題。

抄書
最近在看浮桴記,書中第廿七頁尾及廿八頁頭那幾句(不抄書了),令我寫了「幻覺」這一段。想抄這一段作為對普選的另類看法:
假人權也要假得像真一樣啊,況且,換作我是犯人,這一點點假人權對我也彌足珍貴;如此,就算是假,也就包含了一些真的成分、一點真的人文精神了。(P110)

在這2007年最後一篇,祝各方人仕身體健康,百無禁忌!

12.20.2007

第四百三十五日 經典

Longer by Dan Fogelberg

第四百三十四日 書籤

今年書展大會贈送以動物為題材的書籤,其中一張書籤題字為閱讀自我提升,繪畫著一隻大猩猩在看進化論,知道大猩猩能否看明白人類的文字及想法,能否看懂進化論,怕的是就算看得懂,也只看那些對其的地位、權力有用、有利的部份,其他就視若無睹,竟那是另一種文明,況且總能對大猩猩有所要求。對普選沒有任何期望,政改咨詢與報告書也可如是觀之。一二年可以時機未成熟,為何一七年就有?從潘多拉寶箱走出來的全是災星,最後走出來的也不一定是好東西。

12.15.2007

第四百三十三日 日記

用了兩個鐘來聽小學升中的學校簡介會,這類宣傳大會所得的學校資料,十分片面,差多十間中學各自利用約十五分鐘時間輪流介紹本身的特色,雖各說各話,卻發現有兩個共通點,所有發言者都強調「教好英文」,開辦各類工作坊、話劇班等各式各樣的課內外活動,來加強英語的訓練,其中一、二間中學都中四會轉回英語授課,始終「英文能力」還是被看得相當重;另一強調就是音樂的培養,嚴格來說是樂器演奏的培訓,不是提高音樂的觀賞能力,相信都是以課外活動形式來進行,雖說音樂可以陶治性情,為何不是體育運動?
剛購置新電腦,舊的那部一陣子運作如常,一陣子毫無反應,現正努力在重組舊觀。

12.03.2007

第四百三十二日 隨口嗡

岳飛真的愚忠?能不理那十二度金牌,直搗黃龍,不班師回朝?記得讀中六時(那是相當久遠),教中文的古稀老師說過一種看法:岳飛帶領那支軍隊以仁義作為團結的核心,若不聽朝廷的旨意,還能稱仁義之師,失去頭上那道德光環,還有士兵能死心塌地效命?能不顧生死奮勇殺敵?若繼績進軍,有幾多士兵願意追隨?形勢比人強。
民主派頭上同樣存在道德包袱,結局會否一樣?

自區選之後,死因研究論述很多。政黨就像宗教組識,必須吸收新黨員,新信徙,究竟這些年來民主派做過甚麼,若不能吸收新信徙,豈不坐以待斃。「靚仔哥哥」認為選民是理性的,但選民必須帶著宗教性的熱忱,否則支持度如何能長久。估計以後的選舉,泛民的對手將不再是建制派(主要為第一大黨),而是直接面對「執政黨」的挑戰。

七成按揭指引規管的對象應是銀行,與借款人無關,而且借貸的金額是商業決定,題外話:超市在推行不足一星期,取消停發膠袋措施,如果生意因措施有所增長,那會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作理由取消,那也是商業決定。只要借款人有能力,能力指多方面,並不單看還款能力,其他人又豈能置喙。以十成按揭事件作為選舉抹黑行動,就算不等於助選,殺傷力也不會太大,可以十成按揭,口中不說,心中卻羨慕不已,潛意識上,誰不想「指指鼻子」就獲銀行貸款。

11.22.2007

第四百三十一日 亂嗡

胡塗
報章及電子傳媒近幾日報導深圳銀行提款事宜,到現在還弄不清說的是限制提款還是限制提現金,開始懷疑自已愈老愈胡塗,限制提款與限制提現金,兩者有顯著分別,雖然在內地可能相差不遠。大家不況看看自家銀行戶口的開戶書內有關提款的條款,提款時銀行除給現金外,還可以付些甚麼。

業餘
區選結束,泛民失了不少議席,第一大黨得勝,專業打敗業餘,本來理所當然。今次選戰後或者會出現較像樣的政黨(說的是第一大黨),希望不要曇花一現。還是要待立會補選後,看選票分佈才知是否民心思變,現在言之尚早。
第一大黨的組織動員能力歷來強,「鐵票」的存在也人盡皆知,而西環的參與也不是起自今天,回歸前已有,差不多成公開秘密,想不到事後才被用作理由,才如夢初醒。

取捨
超市停發膠袋,需要膠袋要損款二亳(自願性質),但不知誰是受款者,過往,不要膠袋有回贈,超市此招真的高明,除了成本慳回一筆,又可以借環保名義保持商譽,堵塞各方—消費者、政客—的反對聲音,又何樂而不為。
對某些「大議題」有時感到有點害怕,通常說來說去之後,就會走了樣,失了真,出來的會截然不同。
記得少年時(已經是很久以前)看「讀者文摘」,曾有一篇說當年的無水銀電芯(環保電芯),製做時所須的能量為普通電芯的好幾倍(說不清幾多),不禁要問何為環保?

11.14.2007

第四百三十日 記

見報章報導英中、中中「上落車」機制的新聞,無法理解那些制訂政策的官爺們,怎樣想出如此稀奇古怪的辦法,機制並非看產出(就讀學生的英語水平),而是看所收新生的程度來決定,好像只看入貨原料,無須理會加工、設計等程序,就可判定所有產品的好壞。難以明白還要咨詢,早就應該取消英中、中中的標籤,應由學生的英語能力決定教學語言,以英為主,母語為輔,實施母語教學,又不一定要將課本、習作及考試語言由英文轉為中文。陰謀論來說,教學語言並不是甚麼教育政策問題,而是政治正確與否的問題。某日聽電台某港島區立會候選人談教育,稱很多市民想子女逃離本地傳統學校教育制度,不信任現時的教育制度,那麼多地方令人感到迷惘,看不前路,這又不難理解。

11.13.2007

第四百二十九日 小記

幾個月前換了手提電話,可以播放歌曲,近日耳朵常塞著聽筒,沉醉在音樂世界中,但在路上不時有不識趣的人來打擾;除因區議員選舉臨近,助選團及候選人的選舉工程外,還有那些街頭推銷員,某次在車站附近等小妮子,明明雙耳掛著耳機在聽著甚麼,那位姐姐站在面前還可以說了差不多分半鐘,見我沒絲毫反應才知難而退,真是煩人。

11.07.2007

第四百二十八日 雜

頗懷疑愈來愈多人心存焦慮,神經有點過敏,看一看「T恤」事件,就算是依法辦事,又何須如此高調;那邊廂也沒必要提升至「創作自由」,究竟屬於個別事件,此事後那社團的名字—不是那商店—將無人不曉。

對「漢奸」事件沒有任何想法,不相信的不會為言論而相信,相信的早已有取向,頗懷疑有多少「中間派」選民,大部份所謂的「中間」,要不是對政治沒興趣、沒意見,就是有取向而不宣於口。不期然想起自古以來都是「貴遠賤近」。

天水圍發生倫常慘劇,傳媒趕著找「兇手」,各方找理由「合理化」事件,於是,社工人手不足、康樂設施缺乏、新移民適應等老問題再被提出,除非真的如報章所說為精神病復發,還情有可原,否則,無論甚麼理由、甚麼原因,都是藉口,都不足以要兩個無辜兒童一同越死。
如果因精神病復發而出事,「熱線電話」有沒有人接聽,有甚麼關係呢,精神病患者一般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面,(其實那個人不是),認為所思所想就是現實,就是正確,那會主動求助。我有個親人患有老人痴呆症,就經常說他不是住在現居處,怎樣說也沒法改變過來。
天水圍的各種問題,非始於今天,說到最後還不是資源與職業的問題;沒有湖,學會了用魚竿釣魚又如何?

10.31.2007

第四百二十七日 兩句

看新聞說考評局批評考生缺乏創意,於是想起剛在看的書有此一句:「我眼本明,因師故瞎」,有怎樣的評分標準,自然有怎樣的考生。
施政報告終於落實小班教學,可惜卻非全面實行, 但還是值得鼓掌。應否實施「小班」,還是回到學校教育的目的是否只傳授學術知識這老問題。希望實施「小班」教學後,貼在補習社窗櫥那些成績單,對學生的評語可以超過三句以上。

10.21.2007

第四百二十六日 與我無關的補選

隨著兩位前官太及個別人仕宣佈參加港島區立法局補選,無關痛癢的補選變得「熱鬧」起來,無法理解有言論將是次補選當成對普選的投票,民主與非民主的對決,以港島區選民的階層分佈,能否代表全港民意,有效性存疑,再加上代表泛民主派出選的代表又未必穩勝,一旦另一方勝出,這些論述會成為否決儘快普選的民意基礎,有時聰明反被聰明誤,隨時適得其反。以一個任期不足一年,又非關鍵一票的議席,本來可以不理輸贏,各黨各派都可按本身的條件情況,派人出戰,百花齊放,以宣揚自身的政冶理念,可惜,那邊廂按慣例攪協調,這邊廂也要辦初選,勝負真的這麼重要﹖﹗莫非民主就只是投票那麼簡單。

10.19.2007

第四百二十五日 受難記

參加了屋苑舉辦的本地一天遊,因收費十分便宜,就算有機構贊助,無論在行程、膳食,也沒有甚麼好要求,原以為外判與旅行社負責,有導遊跟車,車上那支「咪」應該不會落入「表演狂」手中,可借事與願為,回程時,耳朵還是逃不過「蹂躪」,無法明白為何要在旅遊車上演唱,表演就到K場罷!如果清唱還可以坐遠一點,加上手機的免提,勉強還可以抵禦,用「咪」就無一幸免,簡直受罪。

第四百二十四日 這是愛

歌曲:這是愛 歌手:泰迪羅賓


I made this music playlist at MyFlashFetish.com.



這是愛似驟來他朝怕驟然失去
豔陽下有若靈犀暗地倆相通
心已通但願為天邊一雙飛鳥
空中往返心變做連理樹倚那春風

夕陽下百丈情絲暗地倆低弄
花間往返花也在含笑枕春意之中

寒雨暴至秋風竟吹散春夢
霧雨輕煙添我迷濛
問何日方可再復見
雲霧散始終不再現失去影蹤

這是愛似驟來今朝已驟然失去
是場夢淚若泉湧再沒法牽動
空嘆息心仿似天邊一孤鳥
影孤雙單悲世事常變幻轉眼已空

10.08.2007

第四百二十三日 讀報後感

在上星期六生果批談居屋,如果相信消費者(購買居屋者)是理性及精明的,文中提到居屋的壞處,諸如:無法加按、出售的對象有限制等,應當已被消費者充份地考慮,而這正是居屋低於私樓的入場費的代價—部份地價「優惠」,這是否「優惠」也存疑,權利不同喎!置業並不是買棵菜,沒有一時衝動的道理,若提供的資訊正確,決定錯誤,那不是產品的問題,而是個人的責任。那篇文章正正說出居屋與私樓隸屬於兩個不同的市場,如果視物業為融資工具者是不會購入居屋的,那為何不可以有一個比「私樓」便宜,只解決「居住」層面的物業市場呢?文中著眼於年青夫婦為居屋購買者,但購買居屋的,並不一定是年青人,可以是準備退休或剛取退休金的公屋居民。

第四百二十二日 覆Manna

如無記錯這是第二次在留言出現「說多了!」這句話,開放留言就是容許不同看法、不同角度的意見表達,不用太客氣。

我看書的特性就是隨看隨忘,經常弄不清與誤解作者的意思,其實看書看得很「求其」,嘻!

那幾句是否寫得太悲觀?當然非常贊同社會上存在無數無私的好人,不過,無任何理由可要求別人行善,也無法預料能否得到別人的幫助,那不是叫你不呼救,但必須忍受求助無門,沒有回應的機會出現。那就當某種心態來看待,那是減少人對社會、旁人怨忿的心態/思想準備,如此,有人相伴上路,那會不愛死他,如得到無私的幫助,那不是更應感恩嗎?
我並不認為個人努力可以抹殺其他因素,也不認同單是環境因素或其他人的幫助就可以決定個人成敗,反而相信世界/世事是混濁的,無法分別個人與環境兩者何者重要,兩者是相互糾纏不清,那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關係,所以,對於只強調個人努力或甚麼也是社會的錯,有點﹒﹒﹒﹒﹒

10.06.2007

第四百二十一日 讀書後感

連線一書中,有篇人物訪問提及關於重建區的賠償,居民是否另有居所是考慮補償金額其中一個準則,另有居所的居民賠償比較少,雖然對有關條例一無所知,但毫無疑問收樓重建肯定是一宗物業轉讓,所以無論那金額叫賠償或甚麼,那是筆樓款,按道理金額與居民的個人資產沒有任何關連,且因是強制執行,無法個別議價,訂定準則時更應著重公平性,著眼於受影嚮人仕而非社會,現在明顯是歧視另有居所(有資產)人仕,真的驚訝這樣的條款或細則可以通過立法,而事後又沒受質疑,至於摟款(收購價)起碼包括物業市值及搬遷與裝修津貼,否則為何要出售?更與重建局(公司)的賺蝕無關。
舊區保育,那己是另一問題。
(提外話:談舊區保育就是談錢財。最近在看這書,其中有篇描寫美國如何保留小鎮風貌的事蹟,值得那些關心舊區保育人仕一讀,保育在在需財。)

9.24.2007

第四百二十日 讀書報告

勞煩了網友電郵了書名,談一談連線這本書實屬應有之義,這裡的廣告效力就不用期望了。作者的功力深厚,無庸置疑,文字生動,受訪者仿如坐在面前訴說本身故事。可惜,就個人而言,對於人物專訪這類型,興趣僅一般,當然與這書及作者的能力無關,或者自己對於聽別人說人生有點麻木感,每個人的經歷都能成為一個一個不同的故事,總覺得這些故事—無論平凡與不平凡,對主人翁本身與其身邊近親才重要,才顯得不平凡。又或者基於偏見,人總會不自覺地加入想像,通過當時的環境、過往的經驗、事件本身,補其不足,將作出的決定及行為變得理所當然,生活就變成故事了。「小世界現象」雖然表面上可以很容易將人與人聯繫起來,但每個人卻生活在「小世界」裡,依舊獨自面對一切,獨自面對社會的轉變與自身的問題,還不是孤單地上路。
看完這書,在寫這篇時,腦內閃出「哥哥」的倩女幽魂這一段:
人生是 美夢與熱望
夢裡依稀 依稀有淚光
何從何去 去覓我心中方向
風彷彿在夢中輕嘆 路和人茫茫

其實所寫的與連線這本書真的無多大關係,希望Manna不要見怪。

9.23.2007

第四百一十九日 選擇

真的不明白實施多年的強積金計劃,為何突然會被發現管理費過高,莫非當年沒有考慮過收費這問題,看了「三色台」的新聞透視(印象中是8號播影),才知原來真的沒認真探討,這並不令人感到驚愕,尊貴們的水準,唉﹗另單看推出的時機,(那在金融風暴後,經濟開始下滑,口袋少了現金那能不影嚮消費),也略知一二。
大部份僱主只以自身利益及關係來揀選強積金受託人,根本不會考慮管理費這問題,且某些銀行對中小企的信貸有附加條件—必須經其發薪入帳,因利乘便,強積金這生意自然成為其囊中物,何解要降低收費,以為可以通過市場競爭來調節收費,但實際選擇不多。容許僱員選擇受託人,看似可以增加競爭,但一遇上強勢的銀行,議價的能力就不大,就像物業按揭一樣,雖明知可以自行揀選投保火險的保險公司,但現實中銀行總有方法(當然並不是保費方面),令人接受其心儀的公司,恐怕強積金也不能成為例外。

9.22.2007

第四百一十八日 為何要學

小妮子正在學分數,在做練習題時,突然問道:現實生活中分數有啥用處,明顯老師們沒有提供任何有關的資訊,想來除了食譜外,日常生活真的甚少見其身影,只好說那是數學基礎,將來用得著,聽後小妮子再沒說話,不過看她的表情,像說因須考試罷。

9.04.2007

第四百一十六日 記

整個月沒有更新這裡,近日只要按著鍵盤想在這裡寫點甚麼,那件心煩事不期然就佔據了腦海,像有股無法阻止的衝動,要把那事記下來,這不是發洩情緒的治療行動那麼簡單,有可能會變成指責,可幸這裡並沒有知名度,人流不多,應該沒甚麼影響,但總有機會影響某些人,而且不能不顧慮「真身份」的問題。皆往矣﹖

講回「放暑期」這個月的舊聞。
小妮子放暑期,去了屯門某酒店住了兩晚,第一天陽光普照,池邊曬太陽,外籍妙齡少女真的白得好看,第二天下午打風下雨,掛三號波,無美女看,無所事事,蝕了一天,原以為會掛更高「風球」,那知一覺睡醒,沒事發生。帕布打回頭風,卻累天文台及地鐵捱批,若非打十號風球,兩鐵在「八號波」都會如常載客,加上超市、食店大多繼續經營,何須急於回家﹖港人愈來愈「深閨」。
股市出現「大奇蹟日」,受內地政策影響,波幅二千四點,以現時恒指來說,雖不算大,但也不算細,意味港股進入「政治市」﹖
天才資優生成為傳媒焦點及話題,看這些新聞,腦中浮現「等價交換」四個字,曝光率與大學學位,希望熱潮隨學校開學止息,天才兒童們可以安心讀書。

8.01.2007

第四百一十五日 皇后碼頭

皇后碼頭中午清場。
對碼頭的拆留沒有立場,就算拆了,殖民地回憶在這一代也不會抹掉,就算保留下來,歷史回憶也不一定可以傳承到下一代,原因上一篇已說了少許;至於政府的「平衡」言論,似乎將發展與保育說成零和遊戲,又不能完全認同,記得很久很久以前到瑞士旅行,入住的酒店已接近百年歷史,那是如何保留下來?如果我是私人發展商,一定保留碼頭來作為商場或住宅的入口,起碼有很大宣傳作用。至於那場辯論,報章對局長什麼孤身犯險的言論,似乎有點過譽,雙方各自表演,各自表述而已,卻沒有考慮提出多一點,如「保皇者」(不想用示威者或抗爭者,這些字詞都有負面感覺)作出妥協,但要求在重置時,碼頭旁多建一座殖民地博物館等。

第四百一十四日 誠意推介



沒有趁熱鬧去看國之重寶—清明上河圖,怕人多又怕被人當鴨子般趕,上星期與小妮子去了沙田文化博物館 ,睇三星堆出土文物,「古蜀」文明冶煉技術高超,面具人像造形特別,值得一看,展期至9月9日。
除「古蜀」文物,展品還包括一些香港出土的。當天參觀的人不算多,可以隨心所欲、自由自在地看,看多久都沒問題,因為展館內不准攝影,上圖那個銅縱目面具是放在場館外的仿製品。
參觀期間,一群小學生進場,聽完講解員重點講解後,就各自併命抄錄展品的簡介,逗留時間不足五分鐘,展品也沒多看一個,不知是為了趕往其他展館參觀,還是有其他原因,連拍照到此一遊的動作也沒時間,不明白為何安排得這麼差,這樣子真的能引起那群學生對考古、歷史的興趣?

7.22.2007

第四百一十三日 書展

若非友人送來贈券,今年也不打算往書展去,參加這個已變成「朝聖」的活動,實在太多人,太擠湧了,且展館分隔太遠,來來回回真的考驗腳力。今年是歷年來花費最多的一年,不過也只是約二百大元,買的都是關於小妮子學業的實用書籍。由於會方採取人流管制措施,所以到處都是「鐵馬」圍成的單程路,不但通道顯得狹窄,且行人電梯出口的緩衝區也不大,而會方為加快流動速度,全面開動行人電梯,尤其在兒童天地(5號場館)回到主場館(1號場館)途中路經入口處那部下行行人電梯,除電梯本身的人流,再加上入場人仕,只要步伐稍慢,就容易產生危險,造成人踩人的嚴重意外。
說書展,豈可不談「影視處事件」,聽女處長在電台解釋,將責任推諉為下屬的文化、藝術修養問題,仿如那書的封面不是一幅名畫,而是名不見經傳,勸喻就沒有問題?不是罷,問題是為何露點、露出生殖器官,就要關注、處理呢?明顯這是制度與指引的問題。

7.18.2007

第四百一十二日 近況

原來已沒寫半個月,那煩人的事雖然還在擾擾攘攘,相信已接近尾聲,透過此事,加深認識了官僚們的辦事方式,又深感太多人(不是指官僚)以「差不多先生」的態度處理事情,唉。
小妮子放暑假,一齊去看了「哈利波特鳳凰會的密令」,此集比前較陰暗沉鬱,特技不算多,著重講故事。其中魔法部派去的壞教授(恩不里居)改革魔法學院那一段又幾反映當下教育的現況。

7.03.2007

第四百一十一日 淡然

回歸十週年,慶祝活動特別多,可惜,除了與小妮子去看了煙花匯演,其他的興趣不大。那晚與十年前一樣下著雨,回歸並沒有給予我特別的感覺,今天如是,十年前也如是。沒有各式各樣慶祝活動,無須領導人隆而重至到來,相信那時才可說是真正的回歸。

6.22.2007

第四百一十日 父親節禮物

早幾年的父親節禮物,多數是小妮子在學校「美術堂」(現稱視覺藝術訓練)的習作,諸如:七彩的呔型畫、塗滿抽象符號的微型紙恤衫。今年父親節的早上,小妮子與老伴取出一件的純白T恤,那是一早商量決定買下來的,用水暖了幾枝「發泡膠繒衣筆」,那是些可以在衣服上著色的顏料,印象中是去年或前年書展時購買的,在衫面上繒畫起來,小妮子動手參與的比較少,繒製的工作當然大部份由老伴負責,經過約一個鐘的忙亂,一個以線條勾畫的人物出現了,那是個戴眼鏡的卡通化男人,只可以用滑稽來形容,理所當然不會拍照放在這裡。看著兩人這親子(女)活動,感覺比穿上這世上獨一無二的T恤來得滿足,或者這才是父親節的意義。

第四百零九日 聽住歌先:Venus-Beautiful day

電影奇詭,片尾首歌更「正」。




Lyrics

I wish I was mad
Fucked up and done
I wish I was bad
And completely wrong

I wish I was made
Rebuilt-up and fake
I wish I could lie
And never could fail

And live some beautiful days
In a magical place
Beautiful loves
Perfect and straight
Beautiful days
In a magical place
A new dream is born
The new freaks have come

I wish I was fast
And crazy as a dog
I wish I could last
As long as the gods

I wish I could be
Perfectly free
Wish I was a creep
Wish I made you bleed

And live some beautiful days
In a magical place
Beautiful loves
Perfect and straight
Beautiful days
In a magical place
A new dream is born
The new freaks have come
Beautiful days
In a magical place
Beautiful loves
Perfect and straight

Beautiful days

6.17.2007

第四百零八日 兩句

不知道
回歸十週年,除了舖天蓋地的慶祝活動及已成例行公事的遊行動員,少不免一大堆有關成功落實「一國兩制」的歌功頌德的說辭,怎樣才算成功落實「一國兩制」?真的不知道;聽完中央領導人的言論,恐怕離成功落實尚有一大段路途,否則,就不會有甚麼權在我手的說法,那現在都只不過是換了枝殖民地旗號罷,如果從政治制度、經濟、民生及民心來說回歸,只有經濟融合一項進度理想,但說融合無寧說依賴比較合適,能這麼快見成效,金融風暴應記一功。

窗子

本地領導人希望本地可以成為千萬人口的金融中心,要延續(不要說發展)金融中心的地位,那領導人就要祈求人民幣日後切勿實行自由兌換及切勿取消外匯管制,那是本地最重要及唯一的相對優勢,可惜不在其控制範圍內,至於所說法律基礎,無可否認一定有點幫助,但會說不同人有不同需要,各有所好。說到人口方面,當然人口增多,甚麼辦法都不用想,就可以解決很多諸如失業率等問題,經濟自然可以持續增長;不過,想起很久以前電視劇強人(希望沒有記錯)其中一幕,「洛琳(汪亞姐飾)」與「石堅」(忘記了角色名稱)看著一幅只畫有一個窗子的畫說(大意如下):「有人向外望,看見外面風光明媚,有人從外窺探,屋內金碧輝煌。」
那只不過是一個窗子,不知會有幾多人願意停留其中。

6.14.2007

第四百零七日 經典外語金曲

最近總沒法提起興趣去寫一字半句,見人寫「我最喜愛的外語歌曲」,又試找一下,外語歌差不多(等於)全是英文歌,經典金曲很多,未能盡錄。
播歌﹕
Tell Laura I love her
第一次聽是在電影院,配合畫面,讓我感動不矣。





When A Child Is Born

當年擁有的少數雜錦英文歌黑膠唱片的其中一首,可惜唱片搬屋時全棄掉了。





How Deep Is Your Love
可以唔提這首﹖





Endless Love
不用介紹





Total Eclipse of the Heart




6.09.2007

第四百零八日 好文轉貼—關於六四

下一代只在文獻看事件,感受到的震撼遠低於耳聞目睹、親身感受、深受影響的我們這一代,再加上多元、隨意及扭曲的解釋,生存至上的特性,對能否平反「六四」,看法頗悲觀,真理雖然站在這一邊,可惜時間卻站在另一方。

毫無疑問,這篇是歌德近期有心(有力)的佳作。


關於六四

1.最根本既問題係,國家應唔應該殺死一班對社會冇威脅,一班對沒有任何武力裝備既學生﹖就算對社會造成潛在威脅,國家係未經審訊之下私下殺人又係米合乎公義﹖(唔好同我講咩 公義=多數人同意既價值)。

1.2.當然,就算清場係必要,咁係米一定要殺人﹖

1.3.講完衣度,問題已經攪清楚好大部份。

2.好多廢話講到,如果唔xx就xx。

2.1.end can sometimes justify the means, but not in this case.

2.2.1.六四之後,國家更加穩定,經濟發展得更好--希望「忘記六四」既人如是說

2.2.2.六四之後,國家貪污問題更加嚴重,所以經濟發展只不過係不平衡既發展,低下階層被嚴重剝削--華叔成日咁講

2.2.3.唔支持六四,認為學生做錯,因為六四出現,導致開明領導人落台,減慢國家政治改革既發展--某中文大學歷史系學生話佢老師咁講

2.3.低能。講咁多如果,背後又有幾多實證﹖好多人講咁多因果,偏偏遺漏左中間既關係。

2.3.1.就算假設學生危害穩定,不過拉曬佢坐監米得。咁,點解要殺人﹖況且,點樣可以推論個因果﹖如果六四可以促進經濟發展,我可唔可以話六四清場決定最後導致同性戀愛滋病黃色事業﹖

2.3.2.同樣,華叔講既都係過度簡化﹕六四後,經濟發展,改革開放深化,貪污機會自然增加,暴發戶出現可能性亦大增。

2.3.3.最弱智係衣點﹕一兩個「開明」領導人就可以推行政治改革﹖胡耀邦做左咁多年,最後點下場﹖所謂既中央,原來係鐵板一塊,一個人話事﹖強如鄧小平,都要靠南巡打破封鎖。又況且,所謂既開明派係經濟上開明,但係政治上又係米同樣希望改革﹖

2.4. 六四後,可以見到(而唔係亂up)既效果係﹕知識份子待遇好左(衣個係學生其中一個特別訴求,亦都反映到當時既社會狀況)、共產黨對於貪污問題較為有決心打擊;同六四可能冇直接關係,不過李鵬主政下其實人大係有改革、係改革時「開明派」更加留意改革對民間既影響(朱總為左打擊通脹,曾經多次出重手)、國企改革問題都有更多討論、中央對醫療對社會保障亦都有更多既留意、社會上「民主選舉初階」都慢慢實行、法制亦得到改革。

2.4.1.當然,上面既野部份同六四有直接關係,部份可能有關。不過,上面唔係單純地將六四同某些事既因果亂咁拉埋,又或者只係好攏統咁講「六四之後經濟發展好好」--- -好多人講如果有/冇六四,就點點點時,除左點點點外,有幾多歷史理據,有幾多因果之間既過程,有幾多真係有根據﹖

2.5.我地唔係歷史學家,普通人亦都未必需要理解複雜既政治問題。不過,關於六四,最重要既始終係,「公義」、良知問題。

2.6.況且,就算六四有某些影響都好,咁又點﹖重點係,有人為左民主/某些理想犧牲,有人做左錯誤既決定。

明白衣點,確定衣點,對好多人黎講已經足夠。

2.7.諗起李敖成日quote史達林個句﹕One death is a tragedy; a million is a statistic.

3.當然,語言本身就係對世界既簡化詮釋;作為一個團體,我亦都明白華叔因為「戰鬥」理由,所以係集會上、報紙文章上會將事情簡化。

3.1.不過,重要既係,當我地話「六四後大陸經濟發展」之類既論述時,我地要明白背後所涉及既價值、理據,而非只是下意識地同意其他人所講既說話。

3.2.我一向強調,一個人,可以冇思想,可以唔關心政治,唔關心社會,唔關心歷史。不過,最可悲既係,不經思考,盲目認同其他人觀點而作出表態--特別係於六四此等大事大非既道德問題上。

4.所以,其實我討厭集會,對集會上過度簡化既論述,過份英雄化既陳詞感到納悶。不過,近年都去集會,因為,除了應該表態外,亦相信某些事需要表態,需要透過集體、透過儀式化去展示、去鞏固力量。

5.關於學生,我非常討厭所有關於 猜測學生用意既說法;對於有人用學運份子九十年代既表現黎到否定學運,更加反感。

5.1.套用李敖於北京法源寺中對唯心論的論述﹕

剛才我說過,判定善的真偽,要從一個人做出來的看,而不是想出來的說出來的看。這個標準,也許不理想,可是它很客觀。你口口聲聲要問一個人本來的心跡,你懸格太高了,人是多麼複雜的動物,他的心跡又多麼複雜,人的心跡,不是那麼單純的,也不是非善即惡的,事實上,它是善惡混合的、善惡共處的,有好的、有壞的、有明的、有暗的、有高的、有低的、有為人的、有為我的。而這些好壞明暗高低人我的對立,在一個人心跡裡,也不一定是對立狀態,而是混成一團狀態,連他自己也弄不太清楚。心跡既是這麼不可捉摸的抽像標準,你怎麼能用這種標準來評定他存心善、還是存心不善不惡、還是存心惡、還是有心為善呢?心跡狀態是一團亂麻,是他本人和別人都難分得一清二楚的啊。所以,我的辦法是回過頭來,以做出來的做標準,來知人論世、來以實踐檢驗真理。我的標準也許比較寬,寬得把你所指的存心善以外的三類——就是存心不善不惡、有心為善、甚至是存心惡的三類都包括進去了,只要這四類都有善行表現出來,不管是有意的無意的好意的惡意的,只要有善行,一律加以肯定。

5.2.一個人行事動機,可以有千萬理由;縱使相信「唯心論」,要以「心」論人,我地都應該以大方向而論。六四中,學生大方向是爭取民主,反腐敗,反官倒,再加其他民生訴求。由大方向而論,有人可以批評﹖

5.3.當然,更加重點的是﹕部份學生最後的確係不公義既環境下犧牲。

5.4.至於批評學運份子九十年代表現,唯一可以說﹕在評價六四時學生表現,理應用學生當時的表現評價;況且,你願意和學生係六四當晚交換位置﹖又況且,一日聖人,終生也要為聖人﹖

6.當然,今日明報有人講到「現實」問題。咁唯一想講既係﹕無錯,現實係現實,六四未必可以(係短時間內)平反。不過,平唔平反,同悼唔悼念有咩關係﹖況且,純粹表達希望平反六四,純粹以最「舒服」既形式每年表態,又需要考慮「現實」﹖

7.最後,衣個世界有好多既不幸。

7.1.係討論海嘯時,我都講過,我地唔應該「捐完錢贖完罪就安樂曬」,只係消費對海嘯既同情;相反,真係同情既話,我地應該要更加關心世界。

7.2.關於六四,都有人講類似既野。

7.3.不過,六四同其他不幸唔同。六四唔係天災,唔係「不可避免」,唔係「不涉及道德因素、社會公義」;六四亦都唔係外國發生既事,而係好多香港人切身處地參與既事。當然,你話人係自私係咩都好。不過,我地既關心有限,有優次。

7.4.正如,係報導空難新聞時,香港新聞會報導有冇香港人出事,而唔會詳細同你講有冇岡果人出事一樣。當然,要為爭論而爭論,自便。

8.最後,關於所有歷史自有公論之類既說詞,可以食屎﹕問緊你,你講咩公論﹖

9.至於咩放眼未來,唔應該背負歷史包袱既講法,我就會話,冇過去,邊有未來;唔應該背負歷史,咁我欠你債,係米唔駛還﹖所謂既歷史包袱,其實係社會公義--當然,有人會認為,社會冇公義,又或者公義冇價值。

9.1.當然,所有野都係trade-off。為左某些野,我地要求既「公義標準」可能會降低。不過,背負六四衣個「包袱」,又要有幾大承擔﹖提多兩句六四,支聯會唔解散,你就會冇東江水飲﹖

10.講完。

張貼者: goethe 2007年06月05日 星期二下午11:07 8

6.03.2007

第四百零七日 又到六月四日

曾說過第一大黨的形象「唔掂」,其主席這次又語無倫次,「六四」的傷口根本就沒有真正痊癒,只不過是給五顏六色的膠布遮蔽著,那是很多人的錯覺,「六四」的影響持續到現在,否則,以(泛)民主派的表現,如何能獲得民眾的支持,政制發展為何落得寸步難行。

5.31.2007

第四百零六日 刑罰

Second Life
法庭近日有關網上行為—超連結、自稱X人物—的刑事判決,無疑防礙言論自由及創作自由,但我還是沒持特定的看法﹔就以超連結一案為例,如果連結的是孌童照或是偷拍照,民情會否有所轉變,此案的問題是「選擇性檢控及檢控目的為何—殺雞儆猴﹖」
真實與虛擬、創作與自述,界線愈來愈模糊,我們容許網上打殺遊戲,容許黑幫題材電影上映,因為「參與者」知道是虛構的,那個Blog的讀者又如何能分辨所寫的為真實,而不是創作故事呢﹖
很多人都假設虛擬網絡可以自成一國,但一旦與真實世界聯繫,就沒法不受(政治與法律)限制。
最後,還是沒法作出結論。
與運輸何干
兩鐵在談合併,附例擬嚴禁講「粗口」,可重罰入獄半年,合併後的兩鐵,已經是商營機構(上市公司),為何還須擁有與運輸無關的執法權力﹖尊貴們是否應建議刪除此附例,而不只是辯論刑罰的輕重。

5.14.2007

第四百零二日 幾句

沒有打算上網看那報章,雖然有很強烈的理由要看(討論呀),不過現今互聯網甚麼「淫褻」及「不雅」都有,無論是情色或者是色情,恐怕沒法令我感到驚訝。
這事又一次顯示傳媒及輿論的「厲害」,如不是事件曝光,頗懷疑究竟有幾多公眾會接觸/閱讀這份學生報,莫要說投訴了。
「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只宜對自己的兒女,也是作為父母應有的態度,但並不適用於社會、大學,已經是成年人的大學生,應該有自己的判斷能力,不是那麼容易受刊物影響,標準應該放寬容一點。
學生報情色版事件愈鬧愈大,隨時變成「多輸」局面,大學當局首當其衝,其雷霆及近乎過激的處理手法,令人感覺到只是屈服。
最近重看小說「尋秦記」,當中有個角色叫「龍陽君」,希望將來再版不須要改名。
不知為何忽然記起中學時某老師說過︰要學識飲酒,尤其是女孩子,否則很容易被人騙。

5.03.2007

第四百零一日 試題

人就是喜歡改變,問題是變多變少,變好變壞而已。
所以,連會考試題都要變,於是,應屆中文作文就來一條「檸檬茶」為題,這類開放式題目,並無一定評審標準,考的不祗是會考生的寫作能力,還考驗評卷員的功力及寬容度,不過,得失只影響考生,與評卷員無關。一個以社會改革家自居的評卷員,遇上一篇記述別/花名為「檸檬茶」的同學的校園逸事散文,會否覺得言之無物兼離題;又如剛失戀的評卷員碰著一個「檸檬」與「茶」的分手故事,會否感同身受而加分;又或者看得太多以一杯檸檬茶來看世界、談人生的文章,感得煩厭,認為無創意兼要扣分。在試題加入這類開放式題目,令人憂慮的是評卷的公平性,但一旦公開評審標準,那就範文處處,按點寫作,失去了原意,這是兩難,那是否就將考試交與運氣?莫非真的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到第五才是讀書,無怪乎風水玄學如此受歡迎。
究竟考試的功用是甚麼?相信其中一項是使老闆、大學/學校、家長及考生可以有個普遍及統一的準則來相互選擇,減低交易成本,成績從來都與人格、責任心、創意等無直接關係。大部份人—包括批評猜題目的—眼中都看不見「創意」,見的都是分數與成績。
雖然喜歡到家居附近那地踎茶餐廳來杯冰凍檸檬茶,但侍應詢問餐後飲品,還是那句「Coffee or Tea?」,比較順耳。

4.27.2007

第四百日 兩句

出賣
為慶祝回歸十年,送來兩隻國寶熊貓,改名為盈盈與樂樂,只是港人大多看過熊貓,頗懷疑尚有多少新鮮感。回想十年前,上天給予我家一個寶貝,經過時日成長,小妮子的身形也可比美「國寶」了。

終結
說時事,不可不說剛審結的死因研訊,到現在還沒弄清楚這次究竟是缺席審訊,還是死因調查??又非常非常厭倦傳媒使用連續劇式的報導手法;其他的可看通寶兄 第一千一百五十天:三段 第一千一百四十九天:兩段 兩篇,對整個審訊不只感到不安,可以說有點恐怖。希望只此一次,而事件真的可告一段落。

4.19.2007

第三百九十九日 閱報後感

見近幾日生果報都有文章談論關於單車,也來湊熱鬧。
家住新界,附近又有單車徑,經常遇到有人騎單車來代步、運貨、運動及作康樂活動;不過觀察所得,十之八九正在騎單車的人仕並不具有視單車為「車輛」—一種可以加速的機械,一種須要時間才能完全煞停的工具—的意識,最具體的表現就是:無論在馬路或單車徑,甚少人會在路口「踩」慢一點或停下來看清楚,不單是騎單車的人仕,其他車輛的司機,以至普通人,也可能包括上面提到的文章作者都缺乏這種意識—正在「踩」的單車是車,於是,車(當然包括正在「踩」的單車)在馬路上行,人在行人道上走,這兒時已知的觀念也不知所蹤,在行人路上騎單車,逆線行車,比比皆是,所以,若要以單車作為環保運輸工具,還是先改變/正這風氣再說。
如果以騎單車人仕的安全作為理由來興建單車徑,那麼「電單車」是否也須要設置專線?貨櫃車及大型貨車是否也須要隔離行駛?安全出問題在於每一個道路使用者的安全意識上,每輛車的司機必須顧及其他人仕的安全,並非在於有沒有興建單車徑,從來都覺得單車徑是郊遊康樂的成分比較重,而本地最缺乏的也不是單車徑,而是合適的、可讓人追尋速度感的、康樂活動的單車場地。

4.13.2007

第三百九十八日 小休復出

原來已一個月沒寫了,近期很懶,剛幾天前才將元宵燈會的照片上傳至過客的幻象集


說回復活節長假期,已經很多年沒試過與老伴過二人世界,因小妮子去了宿營,可惜只得一天,且早上還得去掃墓。
上月底又乘了一次昂坪360纜車,這是第二次,上次由東涌往上到昂坪,這次則由昂坪向下回東涌,兩次都要輪侯很久,排隊人龍很長,惟這次是參加一日遊的旅行團,不過,旅行團的旅客與一般乘客一樣,沒有優先上車的待遇,可幸當天無風無浪,纜車沒有故障。有時不禁想舉辦這些旅行團,風險不小,這些旅行團的賣點,絕大部份落在纜車身上,如果纜車故障停開,不知如何解決?

舊聞
報章經常以「三高」(高提名、高得票同高民望)來形容特手連任,以「欽定」的標準來看,是否高提名、高得票就見仁見智;至於高民望,不知為何如此強調,有民意支持就不須要以利益交換來支持管治?不須要立法局議員的支持票來通過法例?不須要按中央的意旨來辦事?
特手選舉完結,在整個過程中,最大的發現/得著在於有人提出了一條精闢的問題—如何說服中央給予特區普選,可惜不見有何跟進,支持普選的泛民主派與反對的親建制派都只環繞「特區夠條件實行民主」的討論,卻甚少討論中央在給予特區普選中可以得到甚麼好處,怎樣防止出現對中央來說的弊處。

環保
不知從何時開始,只要提起環保就需要科學証據與數字的証明,自身的感覺靠邊站。天氣的異常、天空的灰塵濃度,根本無須數據來說明,也無須要知道熱帶森林消失或伐木的情況,也可以決定何為浪費,莫非森林沒有消失就可以浪費紙張?!看見報章上一些有關「環保」的文章,無論是支持或反對,除了發出會心微笑外,就想起林子祥這首歌:

數字人生 - 林子祥
曲︰SANDY LINZER/DENNY RANDELL
詞︰潘源良

*3 0624700
3 0624770
5 34202 13942
4314 0624

重唱 *

填滿一生 全是數字
誰會真正知是何用意

煩惱一生 全為數字
圓滿的掌握問誰可以


明明刨正23 為何彈出41
誰人能夠預知
4點34價位暴升變左1004
憑號碼來認識 你的IQ 你的身家
你的體魄 你的一切
人與數字有許多怪事
看看計數機裡幽禁幾多人質

#0434 0434 0232 0232
0646 0646 0878 0878
0515 0515 0242 0242
0696 0696 0272 0272

重唱 *,#,#

3 0624700
3 0624770
5 34202 13943
13424

3.16.2007

第三百九十六日 絮語

借到了
終於在圖書館借了這本蘋果橘子經濟學,一口氣讀完。

抄文:
誘因大致有三類基本性質:經濟、社會與道德,不過單一誘因經常三者兼具。」~蘋果橘子經濟學~
大部份人要不是側重經濟,忽略其他兩者,就是只講社會或道德,而忽視前者。

任何誘因本質上都是一種取捨;要點是在各個極端之間取得平衡。」~蘋果橘子經濟學~

認老
某日到住所附近的廟宇吃齋菜當午飯,發覺不少年青少艾在參拜,不知是否因新歲關係,還是有公屋基層團體辦旅行,居民一家到來,那公共屋村是我中學時代所居住的地方,差不多廿年前,望一望那團體的名字中間有「老人權益關注」,回想當年那裡沒多少老人家;還可以不認老嗎?

貢獻
今日生果日報左丁山說六十年代末期的公屋環境,沒有交通工具,沒有路到,居民都是「開荒牛」;無疑現在公屋或者已經完成歷史任務,很多人以現今的眼光來看過往,認為公屋只是解決房屋居住的問題(包括這書—What if 108個如果—其中一篇的作者),其實公屋對城市發展,甚至當時的就業,都有莫大的貢獻。

答問大會續集
雖然COO在這次答問大會不是盡採守勢,主動攻擊,還是打不破續集沒法超越上集的規律,沒有特別驚喜。我是斷斷續續地看,嚴格來說是聽多於看,而且過了民生部份更來來回回的轉往明珠台,或者會錯過精采部份。
COO真的貫徹始終其競選口號,昨晚的總結給人的感覺/印象,就是「打份工之嘛!!」,失去不少分數。
市民在民生部份發問的,四題有三題都關於教育,明顯現行教育政策出現問題,「煲」「袋」兩人回應沒點新意,亦無對策,一個只知投放資源,還死撐教改有成績,另一個除了小班就沒其他,(雖然本身也贊成小班),又磋跎多五年,看後可以對下一代未來不悲觀嗎?若我有能力一定送小妮子到外地讀書。有時也覺COO可憐,在教育問題被逼進繩角,如果在表演大會能夠開出期票撤換局長(到時做不做,那是另一回事),可以贏得怎麼樣的掌聲與喝采。

故事
以下故事要寫得隱晦一點
河水與井水中間築起了一道圍牆,圍牆兩邊的青蛙都認為不應改變圍牆的一磚一瓦,尤其在井水那一邊更認為一旦有所改變,就會引來河水的滲入,但實際上,河的地勢比井高,且部份井水內的青蛙都心向河水,再加上井水那邊的首席青蛙代表也是由另一邊指派,根本無須改建圍牆,就可隨心所欲走遍井內,故非不能,實不為也。那圍牆作用反而是防止井水的倒流。

3.04.2007

第三百九十五日 我看的那場表演

剛與小妮子從元宵綵燈會回來,當中燈謎競猜其中一條謎面為幻覺(估一字),用這來形容當前的特首選戰也合適,結果已篤定,還要假戲真做,那場對結果沒有影響的答問大會,也廣泛被吹噓報導,假若結果不是早定,假若提名票不是六百多對百三,而是票數相近,頗懷疑答問大會能否成功舉辦。

「假作真時真亦假」,或者心知肚明這「選舉」代表甚麼,觀看答問大會的心情就如看摔角手比賽,無論是如真實情況般「袋巾」步步進逼,還是「煲呔」沒表現的持勢凌人,只求過癮開心,於是一方面可以接受「袋巾」暴露的弱點(儲備問題),他未曾當個家,也沒可能執政;另一方面又同情「煲呔」的保守拘謹,他一定當選故不能開期票,且很多事情也作不得主。至於能否通過這場被稱為特區史上首次的答問大會,來了解二人的政綱,當然沒有,那不是我坐在電視機前的目的啊。

積極一點來看,從這次答問大會也反應一些問題/現況:
(1)即使教統局已換人,教育界怨氣未消
(2)COO班底問題
(3)香港政治人才不多,選委.....


不知怎樣說下去,不如趁元宵佳節,估燈謎罷!

3.01.2007

第三百九十四日 焦點

和諧
昨日公佈的財政預算案有「糖派」,例牌的一句,有「糖派」好過沒有,沒有驚喜,選舉年加上超大盈餘,為公為私都應這樣,可能吸收了「學券」的教訓,寬減試圖做到皆大歡喜,各階層都有份,減紅酒稅—奢侈品及綜援戶出多一個月福利金,除了要減少批評外,我蠢無法理解。

初評
傍晚那場輸贏對結果都沒影響的演出,看了約45分鐘電視直播,就轉到明珠台,以兩人的表現,「袋巾」主攻,氣勢逼人,把「煲呔」比下去,至於兩人的問答內容,不過是口號罷了。傳媒如何報導才是焦點。

2.23.2007

第三百九十三日 看戲

年初一、二按慣例都須前往親戚家拜年,初三則可自由活動,小妮子想看「翻生侏儸館」,為免買不到票(最後全院滿坐),於是在初三凌晨通過網絡訂票,早場戲票只須30元另加手續費6元,一家三口銷費不過百多元,且該劇娛樂性尚可,真的便宜。
戲中主角中年拉利(賓史迪拿飾)當上博物館晚間保安員,首天上班,看也不看前人留下的工作守則,以為看守無人的博物館這工作輕鬆簡單,卻出現意想不到的事情。這令我想起:某日在超市購物時,看見的那位剛到任兼職工,那少女負責用禮物紙包裹新年賀禮,明顯沒有「包花紙」經驗,超市也沒有提供訓練,不知如何著手,或許「包花紙」實在太簡單,所有人都認為無論誰人都可勝任,但實際又是另一回事。

2.22.2007

第三百九十二日 遲來的幾句

在此向諸位拜過晚年,祝心想事成。

男的......



女的.....



近日真的提不起手指及精神敲打鍵盤。這幾句本應寫在春節前。

過年前,見銀行出現人龍排隊換新鈔,為了環保理由,已逐年減少付印新鈔,基於物以罕為貴,新鈔已不只去舊迎新的意頭玩意,封紅包的新鈔遲早會變成「面子」的問題。

「利是」的「內涵」究竟是封/收硬幣好,還是鈔票好呢?發行硬幣原意用於方便找續,所以,可以到期作廢,嚴格來說,並不算是貨幣,故早前有商販拒收一、二毫子,也沒法子,而鈔票則有所保障,以前「金本位」原則上可以換回黃金,現在掛鉤美元,則可兌換為美元現鈔,印象中聯繫匯率只適用於銀行,當然鈔票較好,而且「軟」的會令人有所期望,較收歡迎。

年廿九,去了維園行花市,主要為湊熱鬧,甚麼都沒買,收穫只是數張政黨免費贈送的揮春。

2.03.2007

第三百九十日 一場Show

凸首選舉正式展開,本來是件大事,不可以不談,但可以談甚麼呢!
一場已知賽果的球賽,還可觀看精采及入球部份,不過我通常都按下快速鍵,甚至放棄不看。選戰與球賽卻不同,已知結果的選擇還是選擇嗎?!還有啥看頭。也難為了「煲呔」與「袋巾」及雙方宣傳大員,還要模擬成「責任/工作」來演出,假戲真做。
選舉著重政綱,一個說了沒法履行,另一個則是反應式政策,但這真的重要嗎?
相信「煲呔」經過兩年凸首生涯,已經發現市長的職位容不下「政治家」,發覺凸首不易為,怎樣說也只不過是個執行人。以其人力物力,參選口號必定經過深思熟慮,豈是翻譯問題,連宣傳也要顧慮鋒芒太露,慘。
為了演出逼真,「袋巾」的工作不單只是提出政綱,還要籌組「影子政府」,顯示隨時可以掌控政府,當然司局人選可以來自各方陣營,來自對方的更能收宣傳之效,不過有此能力及膽識?

2.02.2007

第三百八十九日 隨想

某日聽電台節目稱過往有些電視機像一座櫃子,有門可以上鎖,印象中在電視普及初期,那時我還是少年,即是很久之前,家裡也一部類似的電視機,有道[盪]門在螢幕前,或者因為不喜歡有塊鏡子放在客廳;電視的開關控制權當然在老媽手上,因為鎖匙歸她保管,所以,那時看電視大多須「大人」批准,現在電視機必定可以遙控,控制權究竟在那人手中—小孩、家長或傭工?頗懷疑電視節目播影前那由家長陪同觀看的警告片段,有沒有效用。

第三百八十八日 給小妮子的話· 八

推薦
終於看完了大崩壞,人從自然來,理應善待自然,但真的會嗎?
雖然不會相信只看一二本書,就能改變人們日常的思想行為,但至少在環境保護方面得悉多一點概念,這一部加上作者賈德‧戴蒙(Jared Diamond)另外兩本書—第三者猩猩及槍炮.病菌與鋼鐵,都值得推薦,可以作為中學時代的讀物,尤其是那些在城市成長,住在高樓大廈,只知電視與遊戲機的高中學生。

1.26.2007

第三百八十七日 熱炒的新聞

很久沒寫,不如寫寫近期的時事。
荒謬
對於廣管局向港台《鏗鏘集》和無線《秋天的童話》發出強烈勸喻和勸喻,除了荒謬,不知可以說甚麼。
另外,不大認為Blog可以如想像中能將資訊廣泛流傳,一旦成為大眾傳媒,就會引來監管。

勸喻
在電視新聞看了「COO」去競選辦公室探班的那番言論,或者應該強烈勸喻小妮子不要看這報導片段。雖然個人認為坐公家車又沒大不了,但辦公時間再加上未公佈參選的身份,就.....

油魚與鱈魚
印象中也曾買過來吃,沒吃完就棄掉,老伴還說不要再買。
都說本地沒有食物安全政策及標準,但單只要求超市/零售商全面知悉售賣產品的成份是否可行?是否合理(當然要考慮費用因素)?從零售層面監管只會是治標不治本,估計這類新聞陸續有來。

1.22.2007

第三百八十六日 近況

近日精神不振,無論睡多久也不夠似的。
在看大崩壞,少了看槍炮.病菌與鋼鐵(同為賈德‧戴蒙(Jared Diamond)著作)時的熱情。
上星期須到紅磡「大酒店」走一趟,雖然不是什麼深交,心情也有點低落。

1.13.2007

第三百八十五日 真的一竅不通

自己對保育、歷史建築、古物古蹟、集體回憶等一竅不通。天星碼頭這麼多人憑弔,除了(大)部份趁熱鬧,總覺得部份市民藉機緬懷過往某段美好時光,所以不大相信「主理人」說現在是過往二十年來最好的一番話。
為了回應清拆鐘樓事件,政府推出建築文物保護政策諮詢,公佈496個歷史建築物的資料,不知是有否想從中剔除或增加些進去呢!(笑)
基於好奇心(八卦)驅使,也看看家居附近有那些古蹟,發覺原來自己一處也沒到過,且那些古建築物已合組成一條文物徑—龍躍頭文物徑,不知中小學校會帶學生參觀否﹖保育意識必須自小培養,這又豈是只關民政事務局一局之事。
如何界定建築物有歷史價值?都說自己一竅不通:正如在崇謙堂(1926年創建,三級歷史建築)附近,前公佈會於今年九月殺校的從謙學校(1924年),還比崇謙堂早兩年開始辦學,卻沒有界定為歷史建築,當然學校一定經過改建,以迎合現代教育,現校也不知是否為原址(沒研究),且學校除了課室及桌椅,沒有其他,當然沒有甚麼好看,但這引出兩個問題,一是當建築物尚在使用,修補/增減建是否會影響其歷史價值?二是建築物是否一定要保持原址原貌,才有價值?
保護古物建築一定須財,漠視財力及經濟只不過是空談,這也是某部份人仕被抨擊的原因,本來旅遊業可作為支援,互補互利,可惜,旅遊界推廣的重點並不是本地文物或文化,而是活力。說來說去,還不是在金融地產業以外,是否須要及可以創建/依賴另一產業。

1.06.2007

第三百八十四日 雜

雖然不談回顧,不說展望,還是不停回憶,經常預測。

與往年一樣,十二月份還是飲宴頻繁。

聖誕及元旦這兩星期,上網遲緩,終於看完了Pema推薦的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不知Pema近況如何,最近都沒更新),宮崎駿的出發點,及達文西密碼。

斷章取義時間,摘自達文西密碼:

.....可是現在,我們進入了寶瓶時代。而這個時代的理念是人類會掌握真理,會獨立思考。觀念上的轉變是如此之大,而這種轉變正在發生。」
蘭登顫抖了一下。他對星宿預言一直不感興趣,而且也不太相信。但他知道羅馬教廷裡有些人對此深信不疑。「羅馬教廷把這個轉變時期稱作『末日』。」
蘇菲疑惑地問道:「你是說寶瓶時代就是世界末日嗎?」
蘭登說道:「不是。這是很常見的誤解。許多的宗教都會提到『末日』,但那不是指世界的末日,而是指時代——雙魚時代——的終結。.....


「你」既被選為時代風雲人物,「你」是否促成『末日』降臨?「你」有沒有參與終結這一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