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2009

第四百六十七日 期望

從沒對回歸後特區的教育政策有所期望,只是沒想到教局局長會如此率直:「我唔係搞教育」,明顯他是搞政治啊!所以甚麼因材施教、學校自決、標籤效應、老師/學生英語能力差等等說辭,都是政治考慮的藉口。無論教育政策如何改動,總希望那些搞教育的人仕都可以緊記以下兩點:
(一)應該留給孩子一個平等機會,可惜,在中學分教學語言,直接剝奪較遲成熟學生的機會。
(二)應該留給孩子一個愉快童年,至少可以快快樂樂地渡過初小吧,現時中學收生派位方法,會因入讀那所小學而影嚮派位結果,於是無數家長由幼稚園就開始籌謀,另也把小孩子迫成補習班、興趣班常客。
沒有說「微調」方案?因為無論怎樣改動,如無法改變大學入學及僱主聘用條件,除添煩添亂外,一切沒變。

1.08.2009

第四百六十六日 09第一篇

「劇變」的2008年已經過去,這年寫得很少,希望2009年可以多寫一點,不過,貼上來的難免又是一大堆亂哄哄的批評及胡思亂想,可惜,這不竟都是潮流熱點。
差不多所有人尤其是傳媒都站在道德高地批評「明愛醫院」事件,要求急症室人員到醫院門外施救,但傳媒從沒報導當時急症室有多少名醫生當值,有多少宗嚴重急症在搶救中,連僅有的基本資料也缺乏,又如何判斷對錯。最令人匪異所思是建議員工代打999熱線,莫非醫院僱員會獲得優先對待;從傳媒到醫院報告以至普遍市民都認為那基層女員工泠漠,沒有常識,但電台中間人說傳聞那基層女員工也曾熱血,可惜卻被要求按指引辦理,如是則不應批評了,甚至值得同情。
而何謂常識呢?
最近聽了幾個升中簡介會,會中都提及新高中學制,學生除學科外,還須要甚麼其他學習經歷包括社會服務,想是當義工、關懷社區及老人等,本來培訓青年人有愛心是件好事,但一旦牽涉分數及履歷,就會失去意義,變得功利先行,正如大部份小學生學樂器一樣,只為了考獲證書,過後就放著不管,又如當賣旗義工、風記等,目的只為在履歷添上一筆,升學競爭較有優勢而矣,據道聽塗說(當然不可當真)有些人仕要求機構出感謝狀才幫手義務工作。如此潛移默化下,常識將來會如何演繹呢?!
母語教學微調在即(其實最快要明年九月才實施),看日月報評論,提到「標籤」效應,「標籤」在於差異,根本沒法消除,從來都贊成全面以英語授課,全面回歸英中,當然政冶不正確。「標籤」也在於資訊不透明,為甚麼一般家長追捧英中/名校?因為除特權人仕(教育當局、校長)外,根本無人得知各學校會孝成績高低、入大學人數、犯罪資料(校風)、退學人數等等.....,家長選校根本無任何實際數據參考,自然崇尚名校。無論反對及贊成「微調」說的都不著邊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