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沒有看過商品及服務稅(GST)的詳細諮詢文件,沒時間(藉口);不相信在現時的政治環境可以通過開徵,也看不見政府對推行有多大決心,諮詢變為討論,最終即是「吹水」。
(2) 不明白為何在只餘一年的過渡政府會提出這樣絕大部份人反對/爭議的話題,無論結果如何,都會為現時與下一屆政府帶來管治影響及不可測的危機;有人說是為下一次諮詢開路,無論有否修改建議,下一次又會有下次的觀點與爭辯理由。
(3)一旦通過GST,普遍市民只會視為物價上升,以港人的精明及「格價」(精打細算)的傳統,總會有方法、渠道解決問題及適應,相信只有那些不計較及正直的人仕所受影響才會較大。
(4) 開徵GST後,估計會因而產生不同的新工種(不知諮詢文件有沒有提示),往返深圳的人流無可避免大幅增長,這又有藉口開徵口岸建設稅或離境稅(這名字政治不正確)。
(5) 除了專利及壟斷的企業,各行各業都會受到打擊,不相信可以將稅款(全數)轉嫁消費者,零售業更是雪上加霜。不知諮詢文件有否作出對內地經濟增長的評估?相信這是很多企業及生意人最想知道的。
響應財爺,自我的公民教育,從最基本說起:
為何要交稅/交稅來做什麼
1,公民責任,社會承擔—無可爭議的理由,個人對這些「大」字眼有點害怕。說到社會承擔,寧願政府宣傳留港消費,多於討論GST(政治不正確)。
2.社會基礎建設,包括教育。
3.福利、醫療開支(財富再分配)—有部份人仕並不贊同這種做法
4.供養官僚—培養政治人材,還是留給政黨罷。
GST是公平的稅收
不抗拒人人要交稅的說法。不知會否因馬路不是每一個人使用而不興建呢﹖始終認同能者多付的原則,因為「能者」享受公共政策帶來利益的機會較高。
GST是穩定的稅收
除了自給自足的人(世上有幾人﹖),沒人及社會不受經濟起落的影響,經濟差,消費(包括必須品)自然少,服務需求也少,稅收也隨之減少,尤其鄰近地區的物價相對地低,消費模式會因經濟而急劇轉變,就像金融風暴時,不是不消費,只是很多都轉往鄰近地區,還是不明白何來穩定稅收?
某日迷迷糊糊聽電台,引述學者說香港的整體支出與GDP的比率比其他地方(已發展國家﹖)—若減除國防開支—為高,意為政府「大駛」,不知是否屬實,又那部份開支超前呢﹖(題外話﹕香港沒有軍費支出,但一筆龐大而被凍結的資產(諸如X積金、外匯X備),威力比槍炮更厲害,某些人是這樣想。)
7.24.2006
7.23.2006
第三百五十一日 又到書展
7.21.2006
第三百五十日 聰明苯伯
人人都有壓力,成年人的壓力來自於自身,成年人有心智、能力及途徑去決定承受壓力的程度,只是是否願意作出選擇,至於小孩就絕大部份沒此能耐,所以壓力大多來自他人,諸如父母、同伴、教育制度等,為了小朋友能自然成長,加諸其身的壓力愈少愈好,但並不表示什麼壓力也不能施予,為了自身前途所承受的壓力是可接受且必要的,為別人承受卻是不合理,且對其及其代表的人都欠公允。
一些「聰明」人仕,為了小六升中生的福祉,減輕他們所承受的壓力及減少操練,設計了新機制,按準中一生的中一編班試表現,決定其師弟妹的升中派位組別,看完下面的新聞報導,不知那些「聰明」人仕有什麼感想。
【明報專訊】
.....昨日到潮州會館中學應考的學生,多數不清楚編班試用途,但說原屬小學不停操練。考生林天賜說,明白成績影響母校的師弟妹,所以考試時「搏晒命」,但承認懶惰沒有溫習,加上試題艱深,對數學及英文科成績信心不大。另一新生鄭招健則毫不在乎︰「我完全沒做過練習,影響的是師弟妹,與我無關。」.....
一些「聰明」人仕,為了小六升中生的福祉,減輕他們所承受的壓力及減少操練,設計了新機制,按準中一生的中一編班試表現,決定其師弟妹的升中派位組別,看完下面的新聞報導,不知那些「聰明」人仕有什麼感想。
【明報專訊】
.....昨日到潮州會館中學應考的學生,多數不清楚編班試用途,但說原屬小學不停操練。考生林天賜說,明白成績影響母校的師弟妹,所以考試時「搏晒命」,但承認懶惰沒有溫習,加上試題艱深,對數學及英文科成績信心不大。另一新生鄭招健則毫不在乎︰「我完全沒做過練習,影響的是師弟妹,與我無關。」.....
7.20.2006
7.14.2006
7.13.2006
第三百四十七日 嘆!
早前電視台重播侏羅記公園各集,令我想起小說版(很久以前看,純印象不知有沒有記錯,不記得是侏羅記公園或其續集,小說(台版)與電影情節有分別)曾說那些恐龍並不善待其下一代,甚至會吞食自己的子女,源於沒有模仿對象,根本不知什麼親子關係,視小恐龍為陌生第三者。看了新聞報導虐兒案,不知港人是否也出現相同危機。我們這一代已經將「湊仔」的責任交託給專業人仕—如女傭、長輩(祖父母輩),某些經驗已經失去,無法體會個中景況,某些人卻連愛心也忘掉,真的不知可以說什麼。未準備好為人父母,世間有各式各樣的避孕物品,且隨處可買,何必自製悲劇!
第三百四十六日 哲道行者
這本書值得看,記錄作者的人生觀,雖然書裡不時出現賣廣告的感覺(個人觀感),對於思方學興趣不大,還是對天人學較有興趣。
書中這句感受最深刻﹕
為所愛者而死,不難。得遇所愛,甚難。相處無磨擦,極難—大概不可能。.....~李天命~
第三百四十五日 最後
那場決賽,法國攻守比意大利佳,但意大利追平後決意防守,打和終場,法國踢輸十二碼,可謂雖敗猶榮,可惜施丹那一記「頭撞胸」,被紅牌逐出場,雖說是被語言挑釁,但究竟是參不破「笑罵由人」,還是已經無視於在球王美名留下污點,看著他步出球場的背影,總帶點遺憾。
世界盃曲終人散,今屆場事給我的印象﹕
裁判執法尺度前後不一,左右大局/賽果。
場地有問題,很多球員都出現「跣」腳情況。
球隊注重整體戰,找不到個別球員有過關斬將,以一敵二的秀麗腳法,新一代球王尚未出現,又要等四年。
世界盃曲終人散,今屆場事給我的印象﹕
裁判執法尺度前後不一,左右大局/賽果。
場地有問題,很多球員都出現「跣」腳情況。
球隊注重整體戰,找不到個別球員有過關斬將,以一敵二的秀麗腳法,新一代球王尚未出現,又要等四年。
7.05.2006
第三百四十三日 隨寫
早陣子收到電話意見調查好像增多,包括產品服務意見或民意調查,曾接獲第一大黨不知什麼調查,不知什麼機構調查問責官員一個月與前的表現(大意),兩者都是機械化聲音,老實說不知是真人或電腦,當然沒有耐性回答,立刻放下電話筒,在此敬告各調查機構,還是僱用靚聲姐姐/哥哥罷,況且據日月報田大少文章稱低技術勞工的失業率仍達6.1%啊。
真的沒法為問責官員的表現評分,除非推出的政策與受訪者有相關,否則,怎知道他們在做甚麼,官員又沒有發表其本身的理念與目標,如何能衡量;問責官員當中只有教統局長有點理念改革教育,雖然結果是攪亂或者亂攪教育制度,這才能評分,評價自然傾向負面,另一個是冬冬,有目標—「可加可減」機制,其他就不清楚了。
真的沒法為問責官員的表現評分,除非推出的政策與受訪者有相關,否則,怎知道他們在做甚麼,官員又沒有發表其本身的理念與目標,如何能衡量;問責官員當中只有教統局長有點理念改革教育,雖然結果是攪亂或者亂攪教育制度,這才能評分,評價自然傾向負面,另一個是冬冬,有目標—「可加可減」機制,其他就不清楚了。
7.02.2006
第三百四十二日 送禮
七一又過,照例有遊行及慶祝活動(今年是巡行),希望在人們心中不會變成指定動作,一旦成為慣性,原來的意義就愈容易消失及遺忘。
回歸九年,這一年因經濟上表面表現較佳及因董去曾來的局部和諧,相信港人生活得較前歡愉,特區政府/特區領導人經常提醒港人抓住機遇,減少爭拗,發展經濟,其實絕大部份、絕大部份人只看經濟,少看政治,但何解中央還是須要「送大禮」來挺特首/特區政府?(雖然「這些大禮」也不安好心,就以人民幣業務為例,除內地自身問題外,若在港人民幣業務成熟,還須要港幣嗎?),恐怕當時設計「一個兩制」的中央領導人想都沒想過,不禁要問還有甚麼可以送?可以持續送多久?
回歸九年,這一年因經濟上表面表現較佳及因董去曾來的局部和諧,相信港人生活得較前歡愉,特區政府/特區領導人經常提醒港人抓住機遇,減少爭拗,發展經濟,其實絕大部份、絕大部份人只看經濟,少看政治,但何解中央還是須要「送大禮」來挺特首/特區政府?(雖然「這些大禮」也不安好心,就以人民幣業務為例,除內地自身問題外,若在港人民幣業務成熟,還須要港幣嗎?),恐怕當時設計「一個兩制」的中央領導人想都沒想過,不禁要問還有甚麼可以送?可以持續送多久?
第三百四十一日 再談球賽
四強預測只得意大利順利進級,差不多做了「明燈」,阿根廷與英格蘭都輸在射十二碼,阿根廷在領先一球下被追和,是咎由自取,英格蘭本來就欠缺射門本錢,估不到連點球(十二碼)也忘帶「射門鞋」,巴西的表現還是給人未盡全力的印象,被攻入一球後,沒有全力搶攻,直線滲入也不多。決賽那兩隊真難估,希望是意大利對葡萄牙。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