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2006

第三百七十一日 講多一句

見歌德討論幼園學券這麼投入,也講兩句。
1.從司長去電台及在報章所作出的解釋,現時已有一套標準衡量幼園質素,要獲得資助就要接受規管,對幼園教育的生態,這是個不能忽略的因素。
2.從家長的角度來看,對幼園教育的期望,估計如下﹕
(1)銜接小學課程(這類期望的家長最多)
(2)視為托兒所
(3)參與群體生活(即是司長所說唱遊,課程反而是其次)
(4)提前獲得知識(即是司長所說串很長/深的生字那些(多為不達標私校),幾年前曾聽聞有幼園學高班已教乘數,且學位有限,向隅者眾。)
(5)名校效應,身份象徵
3.因有資助及評核標準,上面2.1、2.2及部份2.3會選擇資助幼園,而部份2.3、2.4及2.5則會選擇私校,因幼園不合標,故幼園必然兩極化,一是走貴族路線的私校,名校效應,其餘私校只能轉成非牟利幼園,主要客源(2.1、2.2及部份2.3)將消失。
4.因出生率問題,加上有評核標準及爭取政府最大資助,非牟利幼園的學費將慢慢趨向一致,純猜測學費會為資助金+往鄰區車資左右,而為迎合部份家長要求,收費的興趣班將大量開辦。
5.硬件如校舍、設備等可以有客觀標準,但對軟件(課程)就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幼兒(二三歲)階段發展語言最發達,兩文三語要趁早學,又有報導稱六歲前也不要執筆寫字。幼園教育質素怎樣厘定/評定﹖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