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2.2009

第四百七十六日 真有通識?續

因才子考通識試卷「肥佬」,考試及評核局急急出來解釋通識科評分標準,按方向報所說「由近三百名閱卷員開會尋求評分共識」,不知那共識是如何可以達到?少數服從多數?那是否推翻「言之成理」就可以及格的準則呢?當然「成理」又可以有不同解讀啊。如果曾上「畸寶」網站看過「評卷指引」,那就會明白,達到共識不難,正如那條能源問題,「指引」一早就規範只能說能源方面,如再生能源、地理資源等,而不能談其他如才子,或引用「路徑依賴理論(Path Dependence)」來分析,似乎在考地理及時事多於考通識,不過,說老實話,到現在都不知通識是甚麼。新聞稿最後引述通識教育教師聯會會長張銳輝的話:「即使考生選答屬少數人士選擇的答案,只要同時回應大眾主流看法,亦可以取得較高的評分」,如此說還會有考生選答「屬少數人士選擇的答案」嗎,所謂「大眾主流看法」是如何厘定?莫非每題都做民意調查?而根據通識培訓批判思維之說,考生選答「大眾主流看法」是否也須回應「非主流看法」呢?愈說愈不知通識科究竟評估考生甚麼!

東方日報 2009-05-22
通識無答案評卷過四關
被考生譏為「吹水科」的中學文憑考試必修科通識教育,無論考生及老師均對答題技巧及評分準則滿腦疑團。香港考試及評核局罕有地設置包括採用由兩名閱卷員分別評分的「雙評方式」,若評分差異大則用「三評」、「四評」多重關卡,務求盡量達到一致性評分。該局亦於通識試後翌日抽出數百份考生答題作樣本,由近三百名閱卷員開會尋求評分共識。雖然推出大量措施意圖確保評分公平,但考評局最終亦承認,「專業判斷都是主觀的」。
考評局總經理(評核發展)李王鍏表示,中學文憑考試通識教育科於二○一二年舉行,試題不設標準答案,故考評局特別在網上評卷中引入中途監控程序,包括設分題評閱答卷、雙評方式、同步監察閱卷員表現等,以確保評卷質素。
閱卷偏差大或停用
雙評方式評卷即每名考生每題的答案,須由兩名不同的閱卷員評分,若兩個評分有較大差異,便會安排由第三名評分員做「三評」,若評分結果仍然有很大差異,局方再會引入「四評」,即將答題交由試卷主席最後評分。
李王鍏稱以往約有百分之五至十的答題需引入「三評」,少於百分之一做「四評」。如發現有個別閱卷員評分出現極大偏差,將面臨降級,甚至停止再被錄用。
中學文憑考試通識科將需要二百至三百名閱卷員,各人於通識考試完畢翌日,從各區抽出合共數百份考生的答題作樣本,再由全體閱卷員召開閱卷員會議,討論考生不同答題表現評分準則,直至達成專業共識,閱卷員再根據有關共識評卷。
考評局高級經理(評核發展)盧家耀表示,閱卷員評分時,會考慮考生答題是否了解及掌握問題的要求,在提出概念後,更需列舉論證支持。
雖然考評局已計劃引入連串方法以控制評卷的一致性,但李王鍏承認:「專業判斷都是主觀的,你睇奧運跳水、花式溜冰、體操等都係專業評判做判斷,一定專業得來有主觀成分,議題唔係非黑即白,令學生缺乏思考」。
通識教育教師聯會會長張銳輝認為,考評局罕有地就通識科設定多重機制,盡量確保評卷標準的一致性,但閱卷員評卷時的主觀性實難以消除。
回應主流意見可高分
他認為,此類政治色彩題目如果考生能提出論證,以及列舉恰當例子支持自己的答案,並就兩個選擇作正反辯論,即使考生選答屬少數人士選擇的答案,只要同時回應大眾主流看法,亦可以取得較高的評分。

沒有留言: